日前,中国控烟协会发布《2013年全国高等院校无烟环境创建评估暗访报告》,调查涉及全国800所高校,仅有17.4%的高校无烟环境得分达标。调查涉及安徽34所高校,仅有4所高校达标,但与去年相比,排名提升幅度位居全国第三位。昨天,本报记者走访多所高校发现,大学生在公共场所很少吸烟,部分吸烟费占生活费三成。
 
     控烟报告 30所皖校不达标
 
     据中国控烟协会工作人员介绍,此次调查对室内场所烟蒂数量、室内吸烟人数、禁烟标识等无烟环境的8项指标,采用暗访形式对指定场所进行录音、录像,对要求的指标进行定格拍摄,如实填写调查表并进行评分,折合成100分制,60分定为合格标准。
调查报告显示,今年我省高校控烟总体情况相比去年第22名的成绩显著上升,在暗访结果排序中位列第13名,排名提升幅度位居全国第三位。其中仅有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滁州学院会峰校区、铜陵学院及中科大四所院校成绩合格。排名最前的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得分为65.52分,位居全国71名。该校在室内场所无烟蒂、室内无吸烟者以及开展控烟宣传活动等方面表现比较优秀。其余30所高校的得分都在59分以下未能达到及格线,排名最后的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庆师范学院得分均为33.33分,并列全国第722名。失分的主要项目是室内场所无烟蒂、吸烟区设置和控烟宣传。该报告在《致全国高校校长的公开信》中明确提出,希望各所高校尽快建立健全控烟规章制度,加强控烟宣传教育,尽快实现无烟目标。
 
     实地调查 男生多在寝室吸烟
 
     昨天,记者分别走访了合肥地区被抽样的多所高校。总体感觉是校园内教学楼、教学楼男厕所、学生食堂等公共场所内基本没有吸烟者,但是男生寝室吸烟情况相对严重一些。
 
     下午,记者在合肥工业大学南区的风味食堂和馨园食堂看到,食堂内没有发现一个烟蒂,没有一个学生在吸烟。同样的情景也出现在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的校内食堂。在主教学楼,各个教室均没有看到学生吸烟,在教学楼的两端走廊里,同样没有学生吸烟。记者还留心观察了主教学楼的男厕所,未发现厕所有烟味,也没有看到烟蒂。
 
     在安徽医科大学,一些教学楼、办公楼的大门口,都醒目地挂着禁烟标示。教学楼里也没有看到有学生吸烟。记者在安徽农业大学随机采访了几名校内学生,他们都表示很少见到大学生吸烟。该校人文学院的一名同学告诉记者:“他们一般会低调地在宿舍楼内吸烟。我们班只有2名学生抽烟。”记者发现,学校周边的一些烧烤摊位上有不少学生吸烟。
 
     学生烟民 买烟约占生活费三成
 
     在安徽某职业学院走访中,记者发现虽然学校管理严格,但抽烟现象时有出现。信息管理专业三年级的小李表示自己最常买的是13元的皖烟,因为“价格合适、周围朋友都抽这个价格的香烟。”
 
     小李每个月从父母那领取800元生活费,将近有300元会被花费在抽烟上。“周围朋友都抽烟,买一包就得拿出来散散,很快就空了。”与小李同宿舍的小杨每个月花在抽烟上的费用则要高出200元,“我爸妈每个月给我1200元生活费,所以有时候我也会买几包好烟过过瘾。”
 
     在马鞍山路一所高校,一名大学生告诉记者,他基本保证每三天一包香烟,他一般选择省内的10元左右的香烟,也会尝试外省的不同品牌。“抽烟因人而异,我有的同学还抽30元一包的,这和经济实力有关。”
 
     记者还走访了大学校内和周边的店铺。记者看到,大学校内的超市也都有香烟销售。一家小超市老板告诉记者,学生刚开始抽烟时会变换购买好几种牌子的香烟,一旦养成吸烟的习惯后则钟情于特定品牌的香烟。“十几块钱的黄山普皖买的人比较多”。
 
     学校应对 禁止学生校内吸烟
 
     据了解,不少高校公开发布《禁烟令》,明确禁止学生在校内吸烟。今年“5•30禁烟日”时,安徽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就曾利用美术纸制作成香烟模型来开展“拒绝烟草,珍爱生命”主题宣传活动。早在201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就曾举行创建“无烟校园”启动仪式,向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发表控烟倡议书。安徽医科大学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是我省第一所建设无烟校园的省属高校。同年4月,安徽理工大学宣布将开展“禁烟运动”,规定学生不许在教室、寝室等公共场所抽烟。省教育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校园控烟工作一直在做,会继续推进,比如各地方也在进行无烟学校评定等。

     针对高校禁烟这一问题,安徽大学社会学副教授王云飞认为,中国控烟协会的暗访调查说明,大学生抽烟的现象虽然有所减少,但仍然有部分大学生未充分认识到吸烟的危害,还存在一些吸烟行为。王云飞说:“公共场所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对他人产生恶劣影响,需要坚持与人尊重的原则。”同时他呼吁家长要尽量为孩子做出表率,同时全社会也要为禁烟营造良好的氛围。
 
     校园控烟 善莫大焉
 
     《2013年全国高等院校无烟环境创建评估暗访报告》显示,仅有17.4%的高校无烟环境得分超60分而达标,剩下的82.6%是个庞大的数字,它意味着校园控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控制吸烟行动的背后,体现的是人的素质问题。
 
     如果要“追责”的话,首先可能在于大学管理。这又涉及管理者的素质。他们的素质至少表现在政令的制定与执行上。这虽然只是在最表层控制吸烟,但它也是最直接见效的,比起心灵上的教育,要来得迅速。在这个“表层见效”的基础上,再配合心灵教育,那么,我们不但能在大学校园里彻底禁烟,最终还能影响整个社会的禁烟氛围。大学管理者的自身素质,意义可谓大矣!其次是学子自身素质,正所谓“教不严师之惰”;同时也有“子不教父之过”的家庭责任等等。
 
     作为民众,我们没有能力参与大学管理,但有责任直接通过各种媒体,面对大学生说话。有关禁烟的一切言论与行动,都是对学子的关怀;从长远看,更是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的关怀。这个关怀的意义是从身体健康开始,一直延伸到人文素质层面。站在这个高度来看,每一个学子都关乎国家与民族的现在和未来,因为他们是“核心力量”的组成。
 
     通过本报记者走访的几个院校来看,总体状况令人欣慰,但它不能遮蔽“82.6%”。但是如果“小李每个月从父母那领取800元生活费,将近300元被花费在抽烟上”,这个比例如果有一定代表性的话,那么它显示的浪费是很惊人的。与学子们的唯一任务也就是读书学习相比,这个抽烟花费完全不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并且,笔者不希望有任何理由来支持这种浪费行为,因为这种浪费行为本身,及其背后体现的人文素质,均不支持我们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成为一个“善区”的构想。
 
     对控制吸烟一事的关注,只是为大学具备积极意义尽力的表现之一。而这一事目前是不尽如人意的,其他方面呢?也值得细细考量。大学必须是民族与国家的“核心善区”,长远来看,校园控烟,善莫大焉。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40962号 Copyright © 1992-201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东里16号楼906  电话:64983905  传真:64983805 邮箱:catc@catcpr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