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世界无烟日”临近,今年的主题是“警惕烟草业干扰控烟”。24日,中国控烟协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等机构联合发布世界无烟日主题报告。报告称,中国烟企日赚3.2亿元,但每年因烟草导致的死亡人数达120万人。三家组织呼吁,尽快调整中国控烟履约机制,不允许烟草业继续干扰控烟和公共卫生政策;尽快实行烟草专卖局与烟草公司政企分开;尽快出台符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的国家烟草控制规划。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控烟运动在降低人群吸烟率、普及吸烟危害教育、禁止烟草广告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总体上来看,中国的控烟运动还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政府部门缺乏控烟共识、控烟立法严重滞后、控烟措施实施不力等。最新调查表明,中国烟民数量达3.2亿,占全世界吸烟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美国的人口总数。同时,中国二手烟受害者已高达7.4亿。中国控烟协会等机构联合发布世界无烟日主题报告,痛陈中国烟企八宗罪,呼吁尽快实行烟草专卖局与烟草公司政企分开,直指问题要害,可谓是控烟良策,但要付诸实施,必然要损害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烟草业干扰控烟”,控烟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国际控烟公约及实施准则提出的措施包括“减少烟草需求的措施”和“减少烟草供应的措施”,从烟草的生产到销售、税收和戒烟宣传等方面,全方位的控烟体系为世界各国控烟提供了一个路线图。必须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实行烟草业100%国有专卖体制的国家。与其他国家不同,在中国,政企不分的烟草专卖体制却将监管者和经营者混为一体——烟草专卖局与中国烟草总公司只不过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从某种意义上说,烟草行业为国家和地方创造了高额的财政收入,还维持了数以百万计的烟农的生计,并在卷烟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倘若我们的政府一方面期待着烟草带来的盈利,一方面又冠冕堂皇地禁烟,其效果可想而知。 
 
    人们习惯养成后有一定的依赖性,对新习惯产生会形成阻碍。而习惯的革新动力既来自外部条件的改变,也来自内部身心的态度。从控烟的实践看,法律是改造和消除吸烟习惯的重要工具,制度有利于塑造人们不吸烟的习惯。然而,在吸烟行为的惯性作用下,控烟的法律和吸烟习惯之间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进行博弈,双方的力量此消彼长,这注定在控烟的道路上会出现反复。这种情形下,为避免控烟法律的失灵,政府除了科学制定控烟政策外,还要根据各地实际采取多种治理策略,广泛动员民众参与多层次的控烟运动,从事前预防、法律控制到疾病治疗和戒烟帮助等多角度入手,形成全面的防控体系。 
 
    禁烟是全社会的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社会上的控烟除了需要相关部门作出呼吁、指导和管理以外,还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这个问题。我国应借鉴世界各国控烟的成功经验,研究烟草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控烟政策和措施,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使烟草行业向着有利于人民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认识到烟草产业是夕阳产业,而烟草行业的萎缩可以由其他产业迅速发展来弥补的话,如药品行业、戒烟行业、心理指导行业等,再加上对烟草危害的宣传增多,对烟草有害健康的认识加深,我国的禁烟就会比较顺利一些。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40962号 Copyright © 1992-201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东里16号楼906  电话:64983905  传真:64983805 邮箱:catc@catcpr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