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学锋  董胜利  于伟萍  安家璈


   青少年是我国控烟工作的重点人群,中、 小学校是开展青少年控烟教育的主场所,富有成效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实施将对全国青少年控烟工作乃至整个社会控烟工作带来重要影响。近年来,卫生部门、各学术组织,非政府组织等以学校为基地开展了一些青少年预防吸烟项目与研究,并取得一定经验与成就,但有关在学校中开展控烟健康教育的适宜与有效的策略与方法上,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经验、认识尚欠统一。本文通过文献复习、专家研讨、专题小组讨论、现场调研等形式,对以往已开展的学校为基础的预防吸烟工作经验进行了回顾与探讨,试图总结出一套可借鉴的学校预防吸烟策略与方法。

    学校预防吸烟的主要策略

    1.政策与环境包括禁止或限制、劝阻学生、教师、来访者吸烟的政策及营造学校,社区、家庭无烟环境与无烟设施等;2.健康教育:包括传授吸烟危害及成瘾知识、行为引导及技能培养的人际传播,电视、广告等媒体的大众宣传、明星效应等;3.社区延伸:包括社区、家庭的参与和配合学校的工作,发挥青少年的作用,影响他们的父母、家庭、影视人物,拒绝香烟、被动烟草、促进全社会无烟环境的建立及控烟工作的开展等。4.倡导与动员:包括动员国家、社区出台有利于保护与减少青少年吸烟的有关政策与立法、倡议社会各部门采取行动等(见图1)。

   《无吸烟学校》活动的着眼点在于学校制订明确的控烟政策,配合教师、家庭、社区参与的禁烟征文、签名活动,创立无烟家庭及发放宣传材料等活动,并采用统一标准对示范学校进行考核验收的办法来推动学校开展此项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区均开展了创建无烟学校活动,已命名“无烟学校”上万所(见表1)。以“不吸第一支烟”为指导用书的学校预防吸烟教育新模式[11,强调改灌输式教学为学生参与学校活动为主、改知识教育为行为引导为主、课堂内外教学结合、多学科参与以及家庭、社区、学校相结合等。自1997年在35所学校开展试点研究以来,已在全国18个省近400所学校推广,通过几年的实践,创造性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1998年中期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式受到所有学校老师、学生的普遍欢迎。

    “以预防吸烟为切人点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从健康促进广义的概念上将预防吸烟内容结合到学校健康促进的6个方面,包括学校健康政策、物质环境、社会环境、社区关系、发展个人健康技能及健康服务。其特点是通过给学生提供综合的、有益的健康政策与环境、教育宣传服务来促进健康。目前,该项目已在全国五个省市近30所学校开展。

    宋庆龄基金会于1994年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出号召、倡导及签名活动,至1997年已有110万少年儿童参与这一活动。基金会还通过录制反吸烟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及全国省、市电视台播放、组织书画比赛、夏令营活动等推动青少年反吸烟活动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以上项目或活动策略的区别在于侧重点及所采用方式、方法的不同,如有以组织课外活动或课内教学为主的,有以建立不吸烟政策或规定、营造无烟环境为主的,有以在社区或家庭开展活动为主的。近年来开展的学校预防吸烟项目更注重采用多方面综合措施进行吸烟行为干预,如“不吸第一支烟”模式的研究,“以预防吸烟为切入点的健康促进学校”项目等均对教育、环境、社区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学校预防吸烟策略的探讨

    学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有来自同伴、教师、学校内环境的因素,也有来自家庭、社区及整个社会大环境外在的因素[3I。因而,采用相互配合、有机协调的综合预防吸烟策略比单一的策略效果会好(图1)。如开展向学生教授吸烟危害知识与拒烟技巧的同时,要有无烟政策与环境的支持,包括教师和家长作表率,建立无烟教室、无烟家庭等。再之,学校预防吸烟成效的大小及能否持续,还有赖于社会媒体的宣传、公共场所禁烟等社会无烟环境的形成。另一方面,单纯的无烟政策与环境虽然可起到约束学生行为的作用,但由于学生自身缺乏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与技能,在环境许可或不良诱惑下可能吸烟或复吸,行为改变效果欠佳,这也是许多青少年步人社会后开始吸烟的原因。因而,健康教育是学校控烟策略的核心。另外,学校作为一个特定的教育场所,卫生部门虽可以在学校开展试点,摸索经验,但大范围、全方位的开展工作须以教育部门为主体,充分调动学校、教师的积极性与责任感,此时卫生部门的角色是倡导、动员与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与配合。

    就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来讲,以往的健康教育多以宣传吸烟危害为内容的课堂教学、讲座、发放材料、收看录像等单向的、被动的、“灌输式”传播为主,往往与学校教学脱节,并且忽略了学生的参与性与自主性,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其教学效果欠佳。而在当今教育部门普遍要求减轻学生负担、削减课程与课时的压力下,这种教育是否能被学校接受已令人质疑。

    就预防吸烟健康教育的内涵来讲,吸烟不单纯涉及到健康的问题,它还与个人心理压抑、沮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甚至学业、违法行为等有关。一些西方学者还将吸烟列为一种“入门毒品”(gateway drug),与吸毒、酗酒、不良性行为问题等结合起来对待。美国加州的一项研究把“吸烟导致牙黄、口臭”等影响个人形象与社会交往作为健康教育的内容,而不过分强调长期吸烟的致病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正面效果来说,学生参与的自我创作(如漫画创作)、表演、社会实践等活动有助于发挥学生积极性、创造性与想像力、挖掘潜能,培养正常价值观、审美观、生活技能,从而与学生的素质培养结合起来。泛意来讲,青少年可能更为关注什么是一个文明的新一代人的形象,而不是吸烟在20—30年、甚至老年以后可能导致的后果。所以,从教育学生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不应该吸烟。以不吸烟为荣、吸烟为耻,可能比单纯讲解吸烟危害更有实效。由此看来,将吸烟这一问题深化到学生素质的培养,从而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潜在的影响并终身受益,产生更多、更大的“附加值”,必将为学校预防吸烟工作赋予更丰富的内涵与意义。

    针对不同年级与年龄的学生健康教育的策略也应有所偏重,如小学的教育要考虑其接受能力,以传授吸烟是一个不良习惯的概念,简单明了,粗线为好,社区延伸可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特点与优势动员父母及亲戚戒烟,创立无烟家庭。而在中学,特别是初中一、二年级青少年行为形成期,可采用以行为引导与干预为主的策略,注重技能培养,高中年级行为成熟期则可加强自我价值实现、个人健康发展等来引导自主的行为。

    通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学校预防吸烟项目在部分省区取得的一些有益的经验,作者认为在当今形式下有效的、适宜的学校健康教育策略应有如下特点:

    1.参与式参与式的最大特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开展活动,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控烟活动和创立无烟环境。参与式另一特征是学生与活动的组织者、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在活动中与其他参与者随时交流体会与心得,如开展同伴教育、小组讨论、劝父母戒烟等。参与式活动的最大优点在于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可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其抵御烟草环境压力能力与拒烟技巧,并引导学生采纳正确的行为,加强个人损弃烟草的决心。

    2.切入正常教学学校有其自身的教学任务与安排,预防吸烟教育只有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不增加教学负担的前提下,切人学校正规教育之中,与其结合、互补,才能受到教育部门与教师的欢迎。如渗透到课内教学(思想品德课、语文、外语、美术、实验课等)及课外活动(主题班会、团队日、社会调查、自创小品、游戏、竞赛等)等多学科或活动之中。

    3.与素质教育结合将预防吸烟教育融人素质教育之中,促进学生身体、心理、智力的正常发育及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4.趣味性教学过程与形式生动、活泼、有趣、寓教于乐,使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并受到教师的欢迎。

    致谢:本文资料回顾基于1999年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学校预防吸烟研讨会部分省、市健康教育所、学校教师小组研讨的结果,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田本淳教授、马洪亮教授为本文提供了相关素材,文章撰写过程中,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健康教育处侯培森处长提供了指导性意见,特此一并予以感谢。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40962号 Copyright © 1992-201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东里16号楼906  电话:64983905  传真:64983805 邮箱:catc@catcpr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