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近日,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召开“多措并举 共建无烟文化”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针对我国及全球烟草控制情况进行分享。与会专家认为,作为世界第一大烟草生产和消费国,我国亟待通过加速控烟立法、提高烟草税等多种举措,来控制和减少烟草使用,创建无烟社会。

 吸烟究竟如何影响健康、会产生哪些后果?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疾控控烟办公室前主任姜垣介绍,一篇今年11月份在《柳叶刀》杂志发布的对中国部分地区的追踪研究显示,中国人有56种疾病都与吸烟相关,其中男性疾病是50种,女性疾病是24种,以心血管病为例,每天吸烟一包以上的人得病概率增加了6倍。不只是烟民自身,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下的人也会因“被动吸烟”危害健康。数据显示,每年全球因烟草相关疾病死亡者高达870万。

 姜垣介绍,世卫组织《2021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中预测,到2025年,全球成年人吸烟率大约是20%。而我国的数据则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并且差距越来越大——从2010年相差1.4个百分点发展到2020年相差3.5个百分点。从癌症死亡情况来看,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但因癌症死亡人数却占到全球三分之一,这与居高不下的吸烟率密切相关。

 姜垣提到另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就是老龄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其与烟草使用相叠加,将造成因癌症导致的超额死亡。“研究显示,中国3亿吸烟者正在消耗全世界40%的卷烟,急需迅速行动遏制烟草导致的癌症死亡之潮。”姜垣说。

 控烟,立法是基本保障。世卫组织《2021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显示,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有禁烟法律的公共场所减少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住院人数,并降低了吸烟相关疾病的死亡。目前,全球三分之一的国家已制定全面的无烟立法。在我国虽然尚无全国层面控烟立法,但不少省市早已实施公共场所禁烟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并取得了不错成效。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控烟与行为干预部主任、上海市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陈德介绍了香港成功控烟的经验。香港自上世纪80年代初实施包括立法、税收、严格执法、公众教育、提供戒烟服务等一系列控烟措施,经过40年努力,其吸烟率由1982年的23.3%降到2022年的9.5%。而在上海,公共场所禁烟条例实施十余年来,成人吸烟率从2010年的26.9%,下降到2021年的19.4%,效果显著。严格控烟带来的主要益处就是人均期望寿命的提高,陈德介绍,香港男性人均寿命是83.4岁,女性是87.7岁,近年来成为全世界人均期望寿命最高的地区,这与其控烟成效密不可分,也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

 目前,提高烟草税被认为是最有效和最具成本效益的一项措施。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郑榕所做的政策模拟研究显示,如果仅仅依赖非价格措施,那么到2030年,我国成人吸烟率最低可降至22.15%,但无法达到让成人吸烟率低于20%的目标。“这就意味着,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采用税收和价格的措施。”郑榕说。

 要达到相关目标,我国的相关税收和价格水平要达到什么程度?郑榕介绍,按照相关假设,到2030年,我国烟草价格大概要达到平均每包59元的水平,才能够实现2030年的控烟目标。而目前,我国平均烟价大约是18块钱,任务还非常艰巨。

 谈及减少烟草使用,社会上常会出现“烟草行业是纳税大户”的声音。对此,郑榕认为,客观来说烟草行业确实贡献了很多税收,但同时也要考虑烟草使用所产生的疾病负担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2016年的数据显示,烟草使用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成本已经达到1.4万亿。以2021年烟草行业所贡献的1.2万亿税收而言,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也远远超过了它的税收贡献。“关于烟草使用要算一笔大账,不能仅仅算它眼前带来多少收益,而不去看它长远的经济损失。”郑榕说。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40962号 Copyright © 1992-201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东里16号楼906  电话:64983905  传真:64983805 邮箱:catc@catcpr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