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杭州火车东站,发现不少乘客在候车间隙,能自觉走到室外文明吸烟区抽烟。但探访站台,却发现仍有不少乘客在吸烟。(记者 倪雁强 摄)

从事控烟工作以来,杭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丁华发现一个现象:

控烟,已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但部分吸烟者和不吸烟者态度仍呈现两极分化。有的吸烟者认为抽烟是自己的嗜好,别人无权干涉;而不吸烟的人则认为抽烟不好,应该禁止。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丁华认为,我们要理性对待这一问题,首先应明确一点——吸烟人的行为不能影响他人的健康,这也是杭州在公共场所实行控烟立法的初衷之一。

控烟虽小,事关民生。2019年1月1日,新版《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令”。《条例》落地实施至今,执行效果如何?近日,记者进行了明察暗访。

控烟效果 喜忧参半

走进杭州市儿童医院,“禁止吸烟”的标志遍布门诊大厅、楼道口。记者发现,部分标志还明确注明了“违者个人罚款50-200元,场所未履行职责,罚款2000-20000元。”同时,每层楼的院区保安都佩戴了“控烟监督员”的臂章。“现在医院内已经没人吸烟了,但有些人不知道医院室外也不能抽烟的规定,每天还是会碰到3个至5个在室外抽烟的人。”保安田师傅告诉记者,碰上这种情况,他们会上前进行告诫劝导,一般人都会马上把烟头灭掉。

“目前医院划分了控烟包干区并设立控烟监督员,其中,科主任、护士长为控烟监督区域责任人,院区保安、保洁员等则作为控烟巡视员,负责及时劝诫。”杭州市儿童医院预防保健科科长陈静说,全体员工都有劝阻违规吸烟者的责任和义务,而从每个月控烟执行情况的记录来看,在“没有屋顶的地方”抽烟的人正越来越少。

同样,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主要出入口,都悬挂着醒目的标语——“我院是无烟医院,院内严禁吸烟”。原来的室外吸烟区也已被拆除并摆上了绿植。来医院产检的王女士还告诉记者:“医院预约短信上增加了一条劝导‘只有发动每一个个体的力量,才能将控烟进行到底’。”

此次《条例》规定,幼儿园、中小学校、妇幼保健院等主要为妇女、儿童提供服务的公共场所室内外都划入禁烟区。记者走访发现,在这些公共场所,“控烟令”都能被较好执行。不过,在人流量密集的公共场所,控烟效果却并不如意。

杭州火车东站的东广场上,记者一圈走下来,发现仍有不少人在“吞云吐雾”。每个巡逻保安都佩戴着“控烟文明劝导志愿服务”的臂章,保安宋师傅说:“东站广场等室外等待区放置了烟灰桩和垃圾桶,供吸烟者在这些固定的地方抽烟。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在范围外的公共场合抽烟,我们看见了也只能上前劝导,让他们去指定地点抽,不要影响到其他人。”

在萧山机场,航站楼所有室内吸烟室关闭后,不少旅客只能在室外过个烟瘾。航站楼出入口室外走道的垃圾箱上,留有10多个烟头。萧山机场每日客流量庞大,控烟问题成为现阶段的一个难点。丁华告诉记者,机场如何建设露天吸烟区、建在什么位置,必须以不影响周围人群健康为前提,从实际情况考虑。

据悉,今年1月至2月,杭州市共监督检查了20551处场所,其中室内公共场所6925处,室内工作场所2516处,公共交通工具388处,餐厅酒店及娱乐场所5938处,警告、责令整改6696家,共依法查处违反条例的单位13家和个人12人,罚款金额中,场所单位28800元,个人600元。

扩大了控烟范围、增加了处罚力度、实行多部门执法……杭州控烟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不过,丁华表示:“控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杭州建设无烟城市的任务仍任重道远。”

控烟之路 争议相随

早在1995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就发布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不过,直到2010年3月1日,旧版《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实施,杭州市控烟工作才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此次颁布的新《条例》比2010年版更加细化、严格,也更具体、明确。可对于控烟工作的争议却一直存在。

首先要讨论的便是控烟后切断了烟草带来的可观经济效益该如何弥补。“2009年杭州市开始酝酿控烟立法时,这个问题就是讨论的争议点。”浙江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特聘教授、医学院控烟研究中心主任杨廷忠说,他曾在会议上算过一笔更长远的“账”:杭州作为一座旅游城市,控烟带来的旅游收益远超过烟草本身的经济效益。这一观点,得到在场多位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专家的支持,也成为杭州市初期开启控烟立法时“站得住脚”的依据。

2018年,新版《条例》修改草案发布,因为删除室内场所全面禁烟规定,又被指责“开倒车”。在新版《条例》中,仍规定娱乐、经营性住宿和餐饮等室内公共场所在一定期限内可按照要求划定吸烟区。

“室内吸烟区的建设标准十分严格,需具备独立并通向户外的机械通风设施,与非吸烟区(室)有效隔离, 吸烟区要远离人群密集区域和行人必经的主要通道, 设置明显的标识,并按照要求设置统一的控制吸烟宣传标识。”丁华说,对于部分营业场所而言,设置室内吸烟室的成本甚至高于全面禁烟。

杭州市疾控中心健教所副主任医师俞锋表示:“此前杭州市曾策划过控烟相关项目,为室内全面禁烟进行铺垫。”2001年至2013年,杭州市疾控中心启动了“无烟宾馆饭店行动”,获得了大批餐饮、住宿行业经营者的支持。设置无烟客房、预定禁烟告知、设立“一二三四五控烟管理制度”等,宾馆饭店各出奇招,效果良好。而“政府主导、行业为主、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这一杭州经验也被推向全国,在许多城市的立法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杭州市疾控中心又相继开展了无烟企业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创建等,推进无烟工作场所建设。

“控烟条例修订不能闭门造车,要从实际出发,关键是看最后能否真正落地执行。”杭州市卫健委政策法规处李军说,为确保《条例》能更好地被执行,2018年,杭州市政府曾组织干部赴深圳、上海、北京等地进行调研,观察当地控烟场所的范围设定及执法等情况,对于执法较难的场所,是否都实行“一刀切”?此次新版《条例》设立过渡期,也是基于部分行业实际情况和杭州的经济发展水平,考虑到政策的可操作性,从中取得社会最大公约数。

同样基于前期在各地的考察调研,《条例》规定今后教育、文化、旅游、体育、交通运输、公安机关等多部门在各自行业或者领域内实施控制吸烟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改变了原来卫生行政部门一家负责控烟监管的模式,进一步加强了禁烟执法力度。

多部门可以在各自行业或领域内,对个人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的行为处以罚款。对拒不改正的,最高可处200元罚款。市民也可拨打市长公开电话“12345”投诉举报。丁华告诉记者:“《条例》出台以后,各区县(市)政府部门就积极行动起来,全面部署,针对执法重点、控烟区域设置、禁烟标识等内容,组织对新增执法部门开展了培训。”

健康宣教 亟待加强

“吸烟有害健康”,这句口号已耳熟能详,但吸烟是一种长期养成的行为习惯,它的改变需要时间和外力的推动。

吸烟会对健康造成什么影响?杨廷忠告诉记者:“众多科学研究表明,吸烟可引起包括心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全球每年有3.6亿人死于这些病,占所有死亡人数的63%。此外,吸烟对各种心理行为也会构成危害,如睡眠剥夺、儿童发育不良和智力低下等,进而严重影响吸烟者的家庭生活和工作。”

医学研究表明,吸烟者在吸烟过程中吐出的烟雾中含有数千种有害物质, 其中近百种为致癌物,不但危害吸烟者本身的健康,对他人也会产生危害。而长期被动吸烟者所遭受的身体危害比主动吸烟者自身损害更为严重。

“被动吸烟波及的人群范围广,老人、儿童和孕妇抵抗力差,受到的危害最大。”杨廷忠说,点燃一支卷烟使室内可吸入的污染颗粒物大量弥漫,其程度比最严重的雾霾天污染要严重好多倍,而且空气中持续时间长, 要经过好几个小时才能基本消散。卷烟烟雾渗透性极强,它无孔不入,会渗透在衣服、家具中并逐渐释放,形成三手烟,对健康构成持续伤害。

随着杭州市控烟人员及专家们多方面的宣传教育,如今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可戒烟却并不容易。

陈旭(化名)今年49岁,已经有25年烟龄。期间,他戒烟、复吸、又戒烟、再复吸,至今也没有戒烟成功。“第一次戒烟,是因为医院体检时查出了肺部结节。”他说,戒烟的滋味并不好受,不抽烟的时候总觉得胸闷,全身提不起劲,整天无精打采。没到半年,陈旭就复吸了。

此后,他又反复戒烟两次,还曾尝试用电子烟戒烟,不过很快就发现并不可行。此次杭州控烟《条例》将有害电子烟气雾也纳入控烟范围,让陈旭对电子烟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他说:“原来以为电子烟不产生烟雾会比传统香烟更好,现在才知道某些品牌电子烟产品会加入添加剂或溶解剂,其实对身体损伤更大。”

“戒烟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单靠意志戒烟,即‘干戒’;另一种是辅以药物和心理治疗。半数以上的吸烟者会选择‘干戒’,但是成功率很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兼戒烟门诊负责人马辉说,目前,戒烟门诊主要通过戒烟药和心理辅导帮助吸烟者戒烟。

身体上戒断综合征可以克服,但心理上戒断却并不容易。马辉表示:“吸烟其实是尼古丁成瘾,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疾病分类中有明确的烟草依赖定义。戒烟药可以刺激脑内释放多巴胺,缓解戒烟后的吸烟渴求和戒断症状,同时减少吸烟产生的快感,使吸烟欲望明显下降。不过,仍有许多前来看诊的吸烟者会由于压力大等原因复吸。戒烟门诊可以帮助吸烟者科学戒烟,但戒烟却不能只依赖门诊。”

培养控烟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丁华表示:“相比于庞大的吸烟人群,控烟监管部门的力量毕竟有限。除了执法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于烟草危害的认知水平,强化场所、单位和个人自觉守法的责任意识和行为,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条例》落到实处。”

下一步,杭州市有关部门会加强宣传动员,加大控烟打击力度,鼓励引导并限制场所提前结束室内吸烟区运营。(见习记者 沈听雨 记者 陈宁 通讯员 严 敏)

链接

杭州控烟历程

2010年3月1日 《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正式施行。

2011年1月11日 杭州等10个城市正式启动“无烟城市项目”。

2012年3月1日 由杭州市卫生、教育、共青团等主办的“控烟进高校”活动启动。

2012年11月29日 杭州成功入选“无烟立法促进和执法能力建设项目”,通过控烟法制建设,防止二手烟草烟雾对公众的危害。

2013年3月1日 由杭州市健康办、文明办、市级机关创建文明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卫生局、市教育局等启动百家无烟单位创建活动。

2013年10月2日 大学生志愿者在白堤和孤山路用捡来的烟头拼出“无烟西湖、文明出行”字样。这一“同样的时间、地点,同样的捡烟头”活动每年坚持至今。

2014年5月30日 由杭州市卫计委、杭州市安监局、杭州市总工会联合启动共创无烟企业项目。

2016年5月31日 杭州市疾控中心向全市征集了千幅笑脸,拼成无烟图形,在杭州火车东站、多个综合体、百家社区等巨幅LED屏同时绽放。

2019年1月1日 新版《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正式施行。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40962号 Copyright © 1992-201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东里16号楼906  电话:64983905  传真:64983805 邮箱:catc@catcpr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