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控烟协会健康生活专家论坛暨《健康生活必读》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会议旨在配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研讨传播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纠正目前在社会上流传甚广的关于健康知识种种不正确的误导。同时发布了由胡大一会长、许桂华研究员主编,国内食品营养、运动、环境、慢性病防治、婴幼儿保健等多学科知名专家共同编写的《健康生活必读》一书。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中国疾控中心、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等的负责人和专家参加会议。

论坛由《健康生活必读》主编许桂华研究员主持,她说:健康和长寿已成为当今公众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有关健康的信息比比皆是,但良莠不齐,有的甚至是不正确的健康知识和以商业为目的极其错误的误导,如:吸烟不患SARS、可以预防脑痴呆,喝茅台酒可免肝癌等奇谈怪论;有的民众反映,看的信息越多,越发不知怎么吃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了。为了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我和胡大一教授萌发了编写一本在国内最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可读性,能指导健康生活的书,以为大众释疑解惑。让公众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坚持科学膳食、合理运动,营造清新环境,指导健康行为,从而促进人们的健康和长寿。在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下,邀请集军地医疗卫生机构、体育运动部门的多学科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编写完成了《健康生活必读》一书。在编写中力求集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于一体。

我衷心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指导国民健康行为的良师益友,帮助人们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让每个人的生命质量都绽放出光彩。该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期望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正。

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黄洁夫指出:近年来,我国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与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明显攀升,并呈现年轻化态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慢性疾病在给民众带来痛苦的同时,也给使家庭和国家医疗负担不堪重负,同时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影响。联合国第66届关于控制慢性会上,明确提出了防治有效策略就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什么是健康?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躯体健康是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是健康的核心。由胡大一、许桂华任主编、国内多学科知名专家共同编写的《健康生活必读》一书,今天发布了,这是一本集科学性、可读性、实用性于一体,非常有价值的健康生活指导。我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得到广泛推广与传播,让更多的民众从这本书中获得正确的健康知识,纠正社会上流传的种种商业误导,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正把生命质量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具有饱满生活热情和健康身心的追梦人,积极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征程。

 

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贺青华说:很高兴参加今天会议,健康是每个国人都关心、都关注、都希望、都期待的大事,但怎么样才能做到健康生活,《健康生活必读》从科学的角度给了正确答案。它科学地介绍了国民应该如何健康饮食、如何合理运动、如何防治疾病、如何健康长寿等方面的知识。我对参与编写的所有专家的奉献精神表示感谢 ,对新书的发布表示祝贺!

当前,我国的慢性病流行态势十分严峻,一是发病率患病率不断增加且呈现年轻化态势;二是现有的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三是有关部门对做好慢性病防治会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扶贫攻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和保护劳动能力、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

他指出,慢病防治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共建共享、多部门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健康生活是慢病防治的基础,需要从人人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探索“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专业机构为指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要从多角度入手、多层次宣传、广泛倡导,把健康生活融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去。

中国控烟协会会长、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说,今天发布的新书是新春送给大家最珍贵的礼物-健康。该书以指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为主题,坚持公益性、科学性、权威性、通俗性,看得懂、用得上,让健康知识潜移默化地植入人心,这是本书编辑的目的。这本书多学科专家智慧与心血的结晶衷心希望本书能成为家家不能不备,人人不可不读的健康经典与指南。

防治慢性病已成为中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国有糖尿病患者9240万,心脑血管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患者2.5亿,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心病1100万;每年新发的各类恶性肿瘤患者达429万。慢性病发生率增高的原因是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缺乏适量运动、吸烟和嗜酒、精神压力以及环境及空气污染等因素所致。

多年来,我一直倡导防治慢性病要坚持五大处方,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睡眠处方和戒烟限酒处方,把生物医学、身心医学和行为医学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才能有效防治慢性疾病发生和流行,才能让人们生活的更健康,更幸福。

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廖文科指出: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多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如今,青少年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不少见,不爱体育活动、沉迷于网络、作息不规律、早上不起床、晚上不睡觉,饮食不节制等等,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一些过去只有成年人才有的疾病,如劲椎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在青少年中逐步出现并有所增加。广受关注的近视眼、肥胖、心理疾病等更是不断攀升。比如,我国7周岁的小学生视力不良率由1985年的7.9% 上升至2014年30.6%,高中学生视力不良率由1985年的51.3%上升至2014年83.3%, 7~12岁城市学生肥胖率高达到18.2%,有些城市学生的肥胖率已经超过20%。因此,加大健康教育和促进刻不容缓要让每个青少年掌握健康知识,成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此外,针对不正确或片面的“健康知识”满天飞的现状,加大宣传和传播力度由胡大一、许桂华牵头,组织多学科知名专家编写《健康生活必读》,是一项非常珍贵的健康指南,希望能够更广泛的传播,更多人知晓,让健康生活方式和习惯在青少年牢固树立。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何丽研究员说:传播错误的健康知识会导致严重后果。去年,《FDA官员认错:过去30年我们给的营养建议错了,人类付出惨重代价》的文章被刷屏广泛传播,文章称“与脂肪摄入量较低、主要通过碳水化合物获取能量的人群相比,适当提高脂肪摄入量,不仅没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反而降低了总死亡率”一些减肥机构和逐利者借机大肆宣传“生酮饮食”和“低碳饮食”,让人们一时陷入迷茫。生酮饮食在临床上仅用于辅助治疗,是针对那些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儿童癫痫,或肥胖病人的短期减肥,并不适合普通人的膳食模式。有些人误把生酮饮食用做控制体重的健康膳食模式,这种方法的减重效果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长期使用体重会反弹,并且会对健康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轻者可见全身乏力、腿酸、呼吸有特殊的臭味,重者可出现酮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世界卫生组织膳食指南中从来没有推荐过生酮饮食,因此请不要道听途说,生酮饮食或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不适合我国普通民众。

膳食中有关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与体重以及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关系在营养界一直存在争议。部分西方学者提出,应该将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提高脂肪摄入量作为最适合的营养干预手段,来达到降低肥胖和相关慢病的发病率。但30年前我国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能量的70%,而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远低于现在。世界卫生组织膳食指南中推荐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的20%30%,重体力劳动者可达35%普通健康人群占20%30%最为合适

人的一日三餐,平衡膳食是健康的关键,坚持以谷类为主,食物多样化,什么都吃、什么都不多吃,吃动平衡,坚持这些很重要。

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主任王梅研究员说:我国民众普遍存在着忽视体育锻炼,运动量不足,活动水平和身体素质下降。据统计,与2007年相比,我国城镇居民体力活动水平下降了46%,儿童青少年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导致体质严重下降,肥胖率增加,非传染性疾病患病风险增加,加强锻炼提高体质已经成为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研究表明,心肺耐力水平和握力与全因死亡率显著相关,提高体质健康有助于将健康关口前移,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儿童青少年时期的锻炼习惯,直接关系到成年以后的习惯和身体素质,是身体素质发育的敏感期。

体质健康对慢性病的防控具有重要作用,重视全民的体育锻炼,对增强人们体质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尤其是加大青少年体育锻炼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时间与比例,是身体素质发展,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最重要阶段。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防制中心原主任王临虹研究员指出:社会上对慢病防治存在“三不”,即不体检、不服药、不改正不良生活习惯。

不体检:对慢性病不重视、讳疾忌医心理、害怕查出问题,认为是老年病。其实,发现的越晚脏器的损伤越严重,治疗效果就越差。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既能减少个人的病痛和提高生命质量,又能节省治疗费用和减轻疾病负担。定期体检是慢性病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从而对可能发生的疾病做到防患于未然。

    不服药:没有症状不治疗,殊不知慢性病早期往往没有感觉,等到有了感觉和症状时,往往已经造成了脏器的的损伤,而这种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如长期血压升高会导致心、脑、肾等器官受损,从而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高血压得不到控制可导致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可引起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以及心恼血管疾病等,早发现早治疗是控制病情发展、减缓脏器损伤、减少并发症的最有效的手段。

不改正:慢性病往往吸烟、过度饮酒、不合理饮食与缺乏身体活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很多慢性病患者吃着降压或降糖药,一仍在吸烟、酒,或高盐、高糖、高脂膳食、或久坐不动、精神紧张等危险因素不能消除。

生活方式干预是慢病的最根本手段,改正生活方式是防治慢性病的源头措施,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是慢病防治与管理的并行手段。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同时改正不健康行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副所长徐东群研究员:大家都非常关注室外雾霾,却忽视了室内污染,如:室内吸烟,在30平方米的房间内吸1支烟PM2.5为251微克/立方米,吸3支烟为955微克/立方米,而国家标准为不大于75微克/立方米,正确的做法是室内不能吸烟;有的人为了省电,只在炒菜时才打开抽油烟机,在煎炒烹炸中会产生大量油烟,煤气天然气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这些对人体健康有害,正确做法是在做饭、烧开水过程中都应打开抽油烟机,并在关火后至少10分钟关闭,其次厨房的窗户要开窗通风,彻底交换厨房的室内空气;室内装修也会造成污染

,但不少人装修完后既入住,为怕尘土弄脏房间,还关闭门窗。装饰材料会释放甲醛、苯等挥发性有机物会造成室内污染,正确做法是装修完成后,不要马上入住并需要开门窗通风一段时间;另外,许多人不看天气污染情况,每天坚持开窗通风,正确做法应是当室外发生雾霾、沙尘等天气重度污染时,应关闭门窗,有条件的可开启空气净化器,选择污染相对较轻的时段,再开窗通风,以减少大气污染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党委书记苏志首先祝贺《健康生活必读》的出版发行,并通过“新”、“全”、“准”、“简”四个字高度评价了该书。即:各学科学术带头人针对社会广为传播的良莠不齐的健康知识及老百姓无所适从的现状,提出了经科学印证的前瞻性权威见解;该书内容包括了百姓最为关注的多领域的健康方面的知识;各学科有代表性的专家作者精准把握社会误解症结,阐述科学的健康知识;该书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易于大家查询和掌握。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杨维中表示,在国家大力提倡科技创新大潮中,开展科普知识传播也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健康生活必读》一书的知识内容丰富,阐述清晰,科学严谨,覆盖健康生活多个领域及整个生命周期,对大众健康知识方面的困惑起到了非常好解疑释惑的作用,是百姓健康生活必备的健康知识工具书,应很好的予以推广传播。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黄,联系目前健康知识传播喜忧参半乱象丛生的状态指出,根据国家卫健委发表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还是很低的,对各类健康问题的认识水平不均衡,公众健康素养较差主要体现在无知和误知两方面。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有担当的医学界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社会使命和责任。控烟协会凝聚了众多不同领域专家学者,出版《健康生活必读》一书,无疑对澄清健康生活知识的谬误,维护和促进居民自身健康的能力,将起到积极作用。

到会领导、编委及专家纷纷表示,对这部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健康生活科普读物,应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广泛传播,让老百姓了解认知和掌握,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理念的需求。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40962号 Copyright © 1992-201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东里16号楼906  电话:64983905  传真:64983805 邮箱:catc@catcpr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