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消费国,同时也是最大的烟草受害国之一。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100万人因烟草导致死亡。为了履行已签署的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我国部分城市已实施了控烟立法,但国家层面的控烟立法却迟迟不能落地。
       不过近日,转机似乎来了。全国人大在其网站对《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草案》第33条规定与控烟有关:国家采取宣传、教育和管理等措施,提高公民对吸烟、饮酒危害的认识,减少对国民健康的危害;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等内容。
       对此,专家们怎么看?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日前召开的修改《草案》专家座谈会上听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

吸烟导致慢病 我国应痛下决心控烟

       著名心血管专家、中国控烟协会会长胡大一认为,吸烟是导致诸多慢病共同的危险因素。
       根据我国2016年6月发布的权威流行病调查数据显示,心血管病死亡率已居城乡居民总死亡率原因的首位。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达2.9亿,其中高血压2.7亿、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心力衰竭45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
    “支付心脑血管疾病费用年均增速远高于经济增速。控制烟草可以实现‘一石多鸟’的效果,而且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一项措施。”胡大一强调,大量研究证实,控烟是减少慢性病发生和导致过早死亡的关键措施。在公共场所减少烟草烟雾,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每年减少发作30%~40%。“我作为医生,强烈呼吁政府将控烟履约作为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公共场所要全面禁烟。”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著名肺癌防治专家支修益也强调,科学已证实,烟草中含有数百种有害物质,69种致癌物质,吸烟可导致多种疾病。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男性80%的肺癌、女性50%的肺癌是由吸烟所导致。但对于世界科学家早已证明、各国政府形成共识的烟草危害事实,烟草企业仍然企图用种种方式消除或淡化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干扰控烟工作。主要表现在:
       首先,否定烟草危害的科学证据,认为数据多为外国提供,我国自身的数据少。其实,国内科学家经过几十年对几十万吸烟者的研究,同样证明了烟草对健康危害,但烟草公司一再否认,仍然企图用各种理由推翻吸烟有害健康的事实,并用吸烟可以减少脑痴呆发病、吸烟不得SARS等毫无根据的谬论,企图消除公众对控烟的认知,阻止影响有戒烟计划的人。
       其次,淡化二手烟危害,并用各种所谓的“低焦油”、“淡味”、“细支烟”、“高档烟”来诱导鼓励吸烟者。正是烟企的宣传策略,让更多女性接近烟草,成为新烟民。
       除此之外,烟草企业还干扰我国控烟履约工作。“我在控烟协会任志愿者多年,深感每项重要控烟政策措施出台过程中,都会遭遇烟企的阻力。近年来全国公共场所控烟条例立法的过程屡次在烟企干扰下陷入僵局。”支修益呼吁,本次《草案》第33条,一定要明确规定“公共场所室内禁烟吸烟”。中国慢性病的攀升将在今后几十年中,给数百万家庭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不堪忍受的痛苦和负担,该是政府痛下决心的时候了。

我国控烟政策仍有待加强

       中国控烟协会高级顾问、资深控烟专家许桂华表示,自《公约》生效以来,世界各国都积极履行,推出多项有效的控烟政策,并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截至2016年底,全球已有125个缔约方制定并实施了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公共场所禁烟规定。99个缔约方建立了相应的执法机制。全世界有143个国家禁止电视、广播、杂志和报纸上刊登烟草广告;全世界有126个国家烟盒包装上印制警示图文,这126个国家的平均吸烟率从2005年的24.7%下降至2015年的22.2%,北欧国家、拉丁美洲国家实施了多项重要的烟草控制措施,并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最优水平的标准。
        反观我国,在全面控烟方面虽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公约》规定的政策还远未得到有效实施。如:至今没有全国性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法律;卷烟价格仍然偏低,低廉的烟价很难减少低收入群体,尤其是青少年吸烟欲望;烟盒包装上至今未采用有效的警示图片等。“我国人口约占全球的1/5,但烟草消费却占全球消费的44%,甚至在全球烟草消费普遍下降10%的情况下,我国不降反增。要想遏制慢性疾病不断攀升的态势,我国必须加强履约控烟的力度和步伐。”许桂华说。

统一立法可避免各地禁烟执法难题

       北京市控烟协会会长张建枢认为,《草案》体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符合健康中国战略目标。
       就《草案》第33条内容而言,张建枢建议,控烟还应在全国层面立法,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制定控烟办法,标准不一,各行其道,会给以后的执法带来困难。“北京市控烟条例执行中的一个难题就是,外地游客不知道北京市控烟条例。所以还应全国统一立法,标准一致,可根据实际情况,执法的时间及宽严程度有所差别。”张建枢说道。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40962号 Copyright © 1992-201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东里16号楼906  电话:64983905  传真:64983805 邮箱:catc@catcpr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