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烟草使用对贫困的效应评估》。这份评估报告显示,我国贫困地区的烟草流行依然严峻,吸烟率高达34.20%,远高于全国26.6%的平均水平,与非贫困人群相比,相对落后的贫困人群对吸烟危害的认知也仍然不足。

研究结果显示,吸烟人群家庭贫困的概率显著增高。调查对象中吸烟人群家庭贫困的概率是23.61%,显著高于非吸烟人群的家庭贫困概率13.81%。吸烟者家庭贫困概率是非吸烟者家庭的近2倍。

研究还显示,贫困人群对价格更加敏感,可通过提高烟草税价将显著降低吸烟量。卷烟价格上涨对46.69%的人群吸烟量有影响:其中有影响的人群中,61.66%的人选择减少吸烟量,13.37%的人将选择戒烟。另外,如果常吸的烟价上涨30%、50%和100%,吸烟量平均会减少5.9支,7.6支和8.8支。

烟草使用可加剧贫困,因此,评估报告建议提高烟草税价为主的控烟措施应纳入健康扶贫战略。

吸烟通过收入降低和医疗花费增多两条路径导致或加剧贫困

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金承刚介绍说,为了探究吸烟和健康及贫困的关系,课题组于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开展了此研究,采用现场观察、焦点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与问卷调查等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北、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北、四川、贵州和陕西8个省份的2409户家庭开展了问卷调查。

“吸烟通过收入降低和医疗花费增多两条路径导致或加剧贫困。”金承刚介绍说,“首先,吸烟显著增加了吸烟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降低吸烟人群的生活质量,引起劳动力的减弱,导致收入降低。与此同时,吸烟显著增加了吸烟者的门诊、住院概率以及医疗支出,挤占了家庭食品、教育支出,不仅加剧了个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也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的负担。反过来贫困导致的困境又会引起贫困家庭的高吸烟率,进而形成吸烟-贫困的恶性循环。”

金承刚说,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目前我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均在42%以上。在患病的农村贫困人口中,年龄在15岁至59岁占农村贫困人口的40%以上,他们基本上都是所在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烟草烟雾中含有多种已知的致癌物,有充分证据表明吸烟可以导致多种恶性肿瘤,还会导致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疾病。每3个吸烟者中就有1个死于吸烟相关疾病,吸烟者的平均寿命比非吸烟者缩短10年,患病不但要发生治疗费用,还会因为丧失劳动能力而直接影响创收,使家庭陷入贫病交加境地。

在贫困人群中开展控烟是进行脱贫减病保健康的得力措施

对此研究结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许正中评价称,该研究结果表明在贫困人群中开展控烟是进行脱贫减病保健康的得力措施。“这个研究结果与国际上的研究成果相一致,目前我国的卷烟价格普遍偏低,且我国有高达50%的吸烟者吸食的是廉价的卷烟,他们对此有足够的支付能力,但是满足他们对烟草消费的支付能力,却无疑会减少了他们在食品、蔬菜水果、教育和健康等方面的支出,这对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有关的健康目标十分不利。2015年我国将卷烟的从价税从5%提高至11%,2016 年卷烟消费量减少8.6%,财政增收852亿元,达到烟草消费下降、财政收入增加等多项政策目标共赢的结果。”

许正中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进行涉税卷烟价格改革,提高卷烟价格,因为此举既减少贫困人群的烟草消费,减少了患病风险,减少了他们的医疗支出,又提高了他们的健康水平,同时也增加政府涉税烟草收入,减少涉烟疾病支出。

中国控烟协会原常务副会长许桂华研究员说,做好控烟是对贫困人群的健康和经济扶贫。减少贫困人群的烟草消费量和吸烟者数量,就会减少因吸烟而导致的疾病和疾病负担。

“一人得大病,全家受拖累。”许桂华指出,尤其是对贫困户而言,吸烟导致的疾病直接影响着他们脱贫的步伐,扶贫先扶健康是扶贫最好的效果和最理想的选择。因此在扶贫工作中,大力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和干预活动,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应该将其纳入健康扶贫战略中。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40962号 Copyright © 1992-201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东里16号楼906  电话:64983905  传真:64983805 邮箱:catc@catcpr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