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梳理整个社会的烟草消费和控烟现状,我们发现情况仍然很难言乐观。烟民数量超过3亿、7.4亿人受二手烟危害、每年因吸烟和二手烟导致死亡的人数超过120万……作为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民众为烟草付出的健康代价惊人。如今,虽然全国众多城市出台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地方性法规,但城市控烟却依然存在监管“死角”。(中新社)

   每一年的世界无烟日,一番例行盘点之后,我们每每都会复述同一句“总结陈词”:控烟之路,依旧任重道远。这种重复,本身就是令人遗憾的!控烟的“任务”还有多重?“道路”还有多远?之于此,想必没有人能够说清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关于“控烟”,全社会并没有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种种零敲碎打的努力,远不能回应公众关于“即时控烟”“强力控烟”的期许。特别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觉醒,控烟滞后的状况,正引发越来越多的焦虑。

   控烟了这么久,至今仍未取得“决定性胜利”。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身边的“二手烟”并未明显减少,自己依然时常遭受“被动吸烟”的伤害。比如说,在餐馆包厢内,亲朋好友吞云吐雾,陪坐一旁者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在职场,上司领导烟不离手,员工们也一贯只是“敢怒不敢言”……吸烟者不自重、不自觉完全无视他人只顾放飞自我,被动“吸烟者”碍于情面、畏于权势不敢说“不”,在此背景下,控烟自然难有大突破。

  时下,我们社会的“控烟”,更多还是靠的是个体之间的博弈,其约等于是一种“私利救济”——许多时候,只有人们主动去提醒、交涉甚至谩骂施压,才能阻止吸烟者继续“施害”,这显然是不正常的。理想状态下,“控烟”的主要推动力,应该是强势在场的“执法”。让公共职能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内控部门,来制止、惩罚“违法吸烟”行为,这才是更正当、更有效果的控烟路劲。“控烟”,不应该是“个体与个体”的纠葛,而应该是“机构对个人”的约束。

  即便重复了无数次,我们还是不得不说,“控烟依旧任重道远”。真正明确“免于二手烟伤害”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并为之配套强力的公共执法保障,这才是通往“无烟社会”的起点。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40962号 Copyright © 1992-201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东里16号楼906  电话:64983905  传真:64983805 邮箱:catc@catcprc.org.cn